【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国科技博览
主办:中国包装总公司
ISSN:1009/914X
CN:11-4450/T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被引频次:22408
期刊分类:工业技术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科技洞见未来智能引领生活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科技,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不单单是某种“高大上”的符号指向,它事实上改变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鲜明而生动。 今天,站在新一轮风口浪尖,中国科技,

科技,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不单单是某种“高大上”的符号指向,它事实上改变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鲜明而生动。

今天,站在新一轮风口浪尖,中国科技,必将为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再次带来深刻的变化。

穿衣吃饭,天天年年,反而成就了生活的“永远”。

40年,人们的衣物从灰扑扑到花团锦簇,从款式单一到千姿百态;服装材料,也从普通的棉麻布,发展到各种功能型、智能型、高性能型的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等——霓裳千般艳,离不开创新前沿。

40年,日常家居必备“黑科技”井喷不说;从传呼机到大哥大到手机,从小霸王学习机到台式电脑到平板,网络通信、娱乐消费的手段愈发便捷、多元——人生,似乎从未这般精彩过。

40年,“舌尖上的民族”吃遍四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凭借“小小的种子”养活“大大的人口”。“东方魔稻”已逐渐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大面积商业化种植。2017年,中国海水稻曾收获超过620公斤的亩产量。据测,在中国种植1亿亩海水稻,以亩产300公斤计,足以养活8000万人口——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这一科技成果的非凡潜力,不言而喻。

不久前,由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研发团队在阿联酋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此乃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实验种植水稻,未来,水稻有望覆盖阿联酋10%以上国土面积,形成大片“人造绿洲”,既提升当地粮食自给能力,也改善生态环境。

在以ABC(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上,中国是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如今,科技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的全局,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才归国潮已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开始涌现。

身为眼下科技革命的主引擎,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政策层面拥有绝对优势,包括顶层规划人工智能新一代蓝图,大力投入政府基金等等;而在技术人才层面,中国正通过不断赶超,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人工智能是普惠性的技术,是“大机遇”,工业、金融、媒体、物流、交通……处处皆有用武之地,生产力的新跃升或不难实现,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或为其所驱动。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人工智能颠覆想象;中国科创的“世界波”终是温暖的,是让你我活得更自在得趣的。

科技,以人为本。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不单单是某种“高大上”的符号指向,它事实上改变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鲜明而生动。今天,站在新一轮风口浪尖,中国科技,必将为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再次带来深刻的变化。穿衣吃饭,天天年年,反而成就了生活的“永远”。40年,人们的衣物从灰扑扑到花团锦簇,从款式单一到千姿百态;服装材料,也从普通的棉麻布,发展到各种功能型、智能型、高性能型的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等——霓裳千般艳,离不开创新前沿。40年,日常家居必备“黑科技”井喷不说;从传呼机到大哥大到手机,从小霸王学习机到台式电脑到平板,网络通信、娱乐消费的手段愈发便捷、多元——人生,似乎从未这般精彩过。40年,“舌尖上的民族”吃遍四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凭借“小小的种子”养活“大大的人口”。“东方魔稻”已逐渐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大面积商业化种植。2017年,中国海水稻曾收获超过620公斤的亩产量。据测,在中国种植1亿亩海水稻,以亩产300公斤计,足以养活8000万人口——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这一科技成果的非凡潜力,不言而喻。不久前,由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研发团队在阿联酋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此乃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实验种植水稻,未来,水稻有望覆盖阿联酋10%以上国土面积,形成大片“人造绿洲”,既提升当地粮食自给能力,也改善生态环境。在以ABC(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上,中国是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如今,科技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的全局,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才归国潮已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开始涌现。身为眼下科技革命的主引擎,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政策层面拥有绝对优势,包括顶层规划人工智能新一代蓝图,大力投入政府基金等等;而在技术人才层面,中国正通过不断赶超,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人工智能是普惠性的技术,是“大机遇”,工业、金融、媒体、物流、交通……处处皆有用武之地,生产力的新跃升或不难实现,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或为其所驱动。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人工智能颠覆想象;中国科创的“世界波”终是温暖的,是让你我活得更自在得趣的。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网址: http://www.zgkjbl.cn/qikandaodu/2020/0923/422.html


上一篇:语录
下一篇:科技体制改革:33年后的今天,仍需更加努力